上海怀旧之旅 周末和好友一起找找上海记忆

优游网发布于2015-11-05 16:16

回荡在我们记忆中的老上海是个什么印象? 看过电视剧《上海滩》么?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永不休当年发哥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火遍大江南北,一到播电视剧的点,甚至大街上都不见行人。金庸式的武侠情怀投射到上海这块地方,江湖就变成了上海滩,武林盟

回荡在我们记忆中的老上海是个什么印象?

看过电视剧《上海滩》么?“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永不休……”当年发哥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火遍大江南北,一到播电视剧的点,甚至大街上都不见行人。金庸式的武侠情怀投射到上海这块地方,江湖就变成了上海滩,武林盟主就变成了上海滩的流氓头子,英雄侠客就变成了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

还看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么?那时候拿着小板凳端坐在电视机旁,守候着一个个新奇有趣的动画片的播放。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当你看《葫芦兄弟》《魔方大厦》《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的时候,是不是还记得片头那闪闪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鎏金大字。

还骑过凤凰和永久牌自行车?年少时个子小,腿不够长,那时候我们学自行车都是左手抓方向盘,右手抓主心骨,右脚放进三角架踩脚蹬。

还偷摸过雅霜雪花膏么?小时候无论男孩、女孩,是不是都有过偷摸的在自己小脸和手上抹上这冰爽滑润的白色膏剂,闻闻那沁人的香气的经历呢?

还吃过麦乳精么?在那个柯华田、美绿尚未普及的年代,麦乳精的味道足以让小朋友们惊艳。那香甜实诱人,怎舍得用水冲开?于是乎,拿着勺子,趁着家人不注意,直接将麦乳精倒进嘴里成为了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食用方式。

还嚼过大白兔奶糖么?多少代人的童年记忆中,都不可或缺地有它们的身影。浓浓的奶香、嚼劲十足的口感,甚至是那一片可以吃的透明糯米纸,都满载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还听过恒源祥的那曾经耳熟能详的广告么?一个几乎活在记忆里的上海家用纺织品老品牌,在2008年的时候,铺天盖地地重复着儿时的那段广告。只可惜讨喜的“羊羊羊”变成雷人恶俗的“鼠鼠鼠、牛牛牛……羊羊羊……猪猪猪……”

……

对于外地人来说,这或许就是老上海的全部记忆。不过对于老上海人来说,老上海味道已经融入到他们的骨髓中,虽经岁月和现代都市文明的洗礼,依旧浓郁芬芳。

讲上海话是老上海人的骄傲

老上海人跟陌生人打招呼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侬好!”讲上海话也成为老上海人拉近彼此距离的最有效的方式。曾经的上海人就像香港人只会讲广东话一样,他们只会讲上海话。阮玲玉就不会讲普通话,学堂里先生教书也只讲上海话。直至今日,上海话也无时无刻不起到排外的作用,一句“乡下银(人)”,就足够引发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间的战争。讲上海话是老上海人的骄傲,是他们从骨子里透出l来的高傲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但是千万不要妄图和上海人争辩为什么在大街上飙上海话的问题,你绝对不可能改变这种现象。

上海弄堂 中国现代的三口之家生活

弄堂是老上海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几乎每个当代作家在描述上海人生活的时候,都会花费很大篇幅介绍弄堂的文化。上海的弄堂因为晾衣架上遮天蔽日的衣服,好像总也不见阳光,加上上海本身潮湿的环境,让弄堂里更显阴冷。“七十二家房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斤斤计较。北京的四合院到了上海就转变成了弄堂里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上海洋场风情的现代生活使庭院式的大家庭传统生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适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文化。上海恐怕是中国最开始现代的三口之家生活的城市。中共一大的会址就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

假领子 热死也不能把毛衣脱了

老上海的穿衣也是讲究十足。讲究十足的老上海人发明了假领子这个玩意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买不起衬衫,但是一定要有穿衬衫的范儿,做个衬衫假领子,穿在毛衣里面,热死也不能把毛衣脱了。上海人凡是都要讲个派头。

旗袍 中国风情的经典缩影

而在上世纪初老上海人把传统的旗袍融入西方元素改良成了风靡一个时代,甚至于延续到现在的旗袍样式。旗袍最早只是一种肥大的旗人褂子,与男装无异。20世纪初,就像当初将欧洲的百叶窗、门楣纹饰等西方建筑元素变成上海特色的石库门房子,上海人将西式时装的诸多元素注入旗袍,深谙流行之道的上海私家裁缝剪裁出了当年上海滩的时尚魅影,将旗袍做到了极致,成为中国风情的经典缩影。无论是早期电影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天涯歌女》,还是现在的《色戒》《花样年华》,无不在女主人公身上展示着上海旗袍的美感和魅力。

“叮叮当,叮叮当”

老上海人的出行里少不了电车和黄包车。张爱玲的小说《封锁》里最重要的场景,就是电车了。南京路“叮叮当,叮叮当”,有轨电车穿梭在老上海的大街小巷。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腕挎手袋,款款而上电车的踏板;头戴礼帽的老克勒(老白领)侧倚在木长椅的车厢里,漫不经心地浏览车窗外的大马路。铃声“铛铛”的世纪回响,现在上海南京路上还有当年铺的铁轨。

黄包车是日本人创造出来的,但是在旧上海发扬光大。那时上海由专门的黄包车租赁公司,好像现在的出租车公司一样。大户人家也有私家黄包车,雇佣专门的司机。直到1956年,上海最后两辆黄包车被送进博物馆,供人参观。

上海“最浪漫”的马路

老上海人年轻男女们谈恋爱喜欢“压”马路,甜爱路被誉为上海“最浪漫”的马路,位于虹口山阴路一带,其长度仅526米,宽13米,它原又被称为千爱里(路),其路口有着上海著名的爱心邮筒。

当年最时髦的地标之一

压完马路感觉累了,他们会选择看看电影。上海大光明影院是当年最时髦的地标之一,也是老上海人观影的记忆之源。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影院剪彩开业。

霞飞路 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

或者漫步到霞飞路(今天的淮海中路)逛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霞飞路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是著名的富人区。《长恨歌》里李主任给王琦瑶租的公寓就在霞飞路。

永安百货 屹立近百的老字号

老上海人如果想采购生活必备品的时候,第一个会想到永安百货这个屹立近百的老字号。永安百货创立于1918年,先在南京路635号建成一栋6层营业大楼,1933年又在旁边浙江路和湖北路之间尖角地带(南京路627号)新建22层的永安新厦。永安百货于1966年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随后再次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于1988年定名华联商厦。2005年4月,该商厦起用旧称“永安百货”。月份牌、回力鞋、百雀羚、童涵春、朵云轩……这些在岁月变迁中积淀下来的老品牌仍然被老上海人津津乐道,耳熟能详。

如今的上海已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越来越国际化的建筑、艺术、服饰、生活习惯,已经国内和国外人口的流入,似乎找不到老上海的模样。但当你走进里弄街巷,那操着地道上海话的老上海人,仍然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固守着老上海人的传统和派头。那里才是原汁原味的上海。

想跟优游君要更多旅游攻略,请直接加私人微信:unclecarr(长按复制) ;

分享更多全球最新旅游资讯攻略。


▼手机微信上长按二维码图片(电脑上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随时获得新鲜旅游资讯

70年后腾冲再现“远征军” 50公里鏖战云南选手勇夺魁

8月8日,首届腾冲RW50“重走远征路”国际越野挑战赛在界头镇桥头联合小学鸣枪开跑,经过一整天的争夺,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名参赛选手在50公里长的赛道上亲身体验了当年远征军反攻高黎贡山的行军路线。最终,云...

发布于.2018-09-22 14:56

幸福的起点与终点,台中圆满教堂

庄重、异国风格的教堂一直给人梦幻又浪漫的情怀,也是国人喜爱拍摄婚纱的热门地点。台中雾峰山区的圆满教堂,是属于金陵山宗教休闲园区的其中一栋建筑...

发布于.2018-02-22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