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1 日,环球时报环球时报发文指出,最近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上映才 6 天,票房就超过了 7 亿元,有人预测总票房能突破 30 亿元。这部片子艺术水平很高,是继《哪吒 2》之后又一部特别受欢迎的现象级电影。但随着电影越来越火、影响越来越大,在一些平台上,包括导演在内的整个创作团队遭到了有针对性的恶意攻击,甚至变成了对个人的网络暴力。
环球时报评论认为,这种网络暴力表面上是讨论艺术,实际上是歪曲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而且表现得更激烈、性质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深入反思。电影艺术当然可以正常讨论、批评,但绝不能借着这个名义搞网络暴力,尤其是把铭记历史说成是所谓的 “仇恨教育”,这不仅让观众没法真实评价这部电影,还严重破坏了影视市场的健康发展。
《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的切入点很特别,它把 “南京大屠杀” 里一个重要的罪证 —— 相机胶片的传递当成主要线索。创作灵感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导演想通过 “照相馆” 这个小角度,展现那段惨痛历史里,人们不为人知的坚强和反抗。
《南京照相馆》没有走传统的套路,去 “宽恕” 或者 “理解” 侵略者,而是通过刻画日本青年军官的转变,清楚地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是怎样不断扩大的。电影提醒大家,除非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否则它还有可能卷土重来。它把历史现场的细节很好地呈现在大银幕上,不只是这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代表,更是反法西斯文艺的重要作品。不少网友看完后深有感触,有人说:“没有勇气正视历史的人,又何以面向未来。坚决反对恶意诋毁和网暴。”
但让人难过的是,这么一部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电影,却遭到了恶意攻击和网络暴力。一些人打着 “艺术批评” 的旗号,说这部片子是 “仇恨教育”,对电影和创作人员随便辱骂。对此,网友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网友认为:“那是铭记历史,不是仇恨教育,是将历史真实的展现出来!” 还有人疑惑:“只是原原本本的展示了,陈述事实,为什么就被称为仇恨教育?” 这些行为背后,或许有的是没脑子跟风,有的是网络水军受了好处,故意混淆是非,甚至可能有国外势力想通过舆论战扰乱我们的看法,传播歪曲历史的想法。
对于电影所呈现的内容,网友们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 “如果拍的都是真实没有夸张扭曲的为什么不能放出来?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屈辱更不应该被遗忘。” 还有人直言:“不不不,去看电影就知道,电影拍的还是太保守了 。” 而从教育层面来看,有网友说:“真正的保护不是蒙住孩子的眼睛,而是让他们有看清黑暗的勇气!少年强则国强!”
历史不能忘了,更不能被歪曲。南京大屠杀是铁打的事实,是人类历史上极其惨痛的一段经历。正如网友所说:“仇不仇恨,中国人民自己说了算,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国家,我们可以不记恨,但不能忘记历史,吾辈要当自强,认清历史是第一推动力……” 还有网友表示:“很好看!就应该每年都有这类型作品出来,一直提醒中华儿女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南京照相馆》通过电影的形式,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珍惜和平。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历史的行为,支持这种尊重历史、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好电影,一起维护历史的尊严和真相。
《南京照相馆》凭借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出色的艺术表现,成为一部引发广泛关注的佳作,它让人们在光影中重温历史、汲取力量。面对针对它的恶意攻击,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让这类承载着民族记忆的作品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也让历史的真相永远被铭记,成为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重要力量。